【观点】当代女陶艺家创作审美表达初探 作者:胡芳 发布时间:2016/11/29 13:37:23 阅读: 所谓“女性艺术”,即指它是否凸显出一种“女性视角”和“女性特质”。这里所说的女性艺术其实就是基于女性这种特别的性别角度,以特有的审美取向来展示女性人群的行为、思想、精神、情感等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女性肯定自我价值的全新的艺术方式,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及其艺术的重新书写。 而女性陶艺家通过自己身为女性的独特视角来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并且把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悟通过陶瓷材质表达出来,不仅是泥性的演绎,更是观念的表达。当代陶瓷艺术包含了女性陶瓷艺术,这就和女性艺术从属于当代艺术的关系一样。女性陶瓷艺术中拥有其特殊的女性审美表达,尤其当代女陶瓷家在创作中把包括女性生理、心理、情感以及思维等许多层面都展现了出来。 1.1 从女性视角看当代女陶艺家创作审美表达 一般而言,女性陶艺家对政治、哲学等缺乏兴趣,对自然、人性、生命等话题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关爱。她们的女性视角更多地关注女性自身,从而女性陶艺作品较少从理性层面去选择题材和主题,而感性特征则尤为明显。
其一、采用“古代仕女画”的视角去表达古代女性生活
家庭——母亲和情人是女性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女性的自我生活和群体生活,以描绘这种女性生活而在艺术上名之为仕女画和美人画。如舒惠娟作品《探春》(如图1)中反映的就是古代的女性生活。正如诗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所表露,古代女性在行为上受到极大的禁锢,她们常年累月足不出户, 春岁月里唯能惜花探春、望月悲秋。 其二、采用“从生活体验中来的想象”去表达现代女性生活
张晓莉的作品具象而写意,从中可以看出她极为关注日常生活的体验带给自己内心世界的冲击。在张晓莉现代陶艺作品《萨克斯》系列中,包括《受伤的萨克斯》(如图2)、《冰冻的萨克斯》(如图3),幽雅浪漫的萨克斯,本该吹奏着既激烈又奔放、既深沉又忧伤、既轻柔又舒缓的爵士乐,现在却被女艺术家创作成被扭曲、被捆绑抑或被流变的状态。作品《萨克斯系列》像是在怀念她美好的青春、思念那无虑的激情,而现实的沉重却让她忧伤疲惫。萨克斯正是她那无奈的疲惫和对现实生活中人性及情感
其三、采用“体现完美女性理想世界”的视角去表达虚拟女性生活 表达虚拟女性生活艺术创作不同于摄影,摄影的过程和事实过程是同步的,而艺术创作只可能是过程之后的追忆。追忆的再现,必然会失真。也正因为如此,艺术中的表达允许、甚至要求它的“不真实性”,只不过这种“不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必然要有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并且具有可能发生的真实性存在。虚构目的与动机都可能源自艺术家,但更多的情况下是源于一种时代思潮和审美指向,甚至是一种文化精神。和现实生活的艺术一样,在虚拟生活的艺术中同样离不开女性,女性在虚拟生活的艺术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2 从“超越“的女性视角去表达
另一方面是不再局限于描绘传统的仕女画和美人画,而是将艺术视野指向广大而又真实存在的社会自然生活。很多女性陶艺作品表现花草、风景,借物喻人,表达女性情感。这个视角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且毋需更多受形象约束。如著名女陶艺家汪桂英作品《山高水长》(如图10)就是在陶瓷载体上采用粉彩装饰方法,寄情于山水,烟波浩渺、山高水长,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艺术家的超越是艰难的,也是有局限的。当她们把艺术的视野投向生活时,仍会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地集中在熟悉的方面。千百年的传统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而当女性艺术家在进行女性陶艺创作时,试图努力超越自己的局限,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时,常常会精疲力竭而难以完美。 2.1从题材选择看当代女陶艺家创作审美表达 2.1.1 女陶艺家关注“整体关系性思维”的表达
女性的整体关系性思维,同样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女性陶艺家们对生活相关的题材,她们流露出一种特殊的关爱。如李岱玫作品《丽人行》(如图11)中,处处是普普通通的瓶罐在和现代元素结合之后所展现出来的新光彩。平常无奇的日常生活物品非常整体地被女陶艺术家装饰之后,拥有了新的生命意义,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女性陶艺作品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息息相关。又如郑祎作品《橡胶手套》(如图12),就是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经验。作品由几十个用模具翻制出来的白色橡胶手套耸立,好像一片片的卫兵,井然有序地编排在一起,给人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橡胶手套在 2.1.2 女陶艺家关注“取材于生活”的表达
3.1从创作方式看当代女陶艺家创作审美表达 3.1.1 对原本由男性主导的传统技法和工艺造型的介入与超越
3.1.2 传统陶瓷绘画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现代审美表达
如传统釉上粉古彩、釉下青花等陶瓷艺术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内容都侧重于符合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符合大众重造型及重装饰的心理需求。而女陶艺家杨冰,她一直致力于现代青花创作与研究领域,不仅把传统青花装饰从设计的理念带入陶瓷绘画的层面,同时还采用青花绘画语言,将绘画语言与现 4.1从艺术特色看当代女陶艺家创作审美表达 4.1.1 女陶艺家“崇尚唯美”的表达
4.1.2 女陶艺家“呈现感性”的表达 女性陶艺家的感官思想甚是敏感,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微妙的情感变化等等,都会瞬间化为她们的创作素材,她们习惯将女性特有的感性和细腻的生活体验运用到作品的创作当中。像可爱的猫咪就是女性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李岱玫作品《醉》(如图23)和《憩》(如图24)中,猫咪或醉或睡那迷人的媚态和憨态可掬的肢体语言让人看到就爱不释手。猫咪有时可气却不可憎的小性子足矣让女艺术家的情感喷发,一发不可收拾地将猫咪的各种生活情态,非常感性地在瓷盘上表现出来。
女性艺术,不仅仅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进行的艺术探索, 而更应该立足于女性站在艺术的立场上进行的全方位的思考。女陶艺家因自身具有的女性特质,在创作作品时习惯于运用一系列细腻柔和的元素,从而表现出较为注重个人价值、性别意味浓厚的审美表达取向。在当代相对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地位日益提升,她们眼界变得越来越开阔,也拥有了更多的深造机会,男性审美标准的阻碍力在女性艺术审美表达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小。女性艺术家们勤于实践,大胆迈进,勇于创新,女性陶艺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得当代女性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徐虹,《女性艺术》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6 [2] 翟永明,《天赋如此——女性艺术与我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3] 陶咏白 陈义丰,《进行时·女性》,南昌:江西美术出版,2008.7 [4] 廖雯,《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5 [5] 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本土化建构研究报告集成(2001-2012)》,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11 [6] 朱青山等,《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0.12 [7] 程勇真,《中国传统美学中女性审美的研究价值》,中州学刊,2006.9 [8] 艾雅琴,《中国现代女性陶艺家艺术视角探析》,科教文汇,2008.4 [9] 吴海燕,《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女性表达方式》,佛山陶瓷,2008.1 [10] 姜丽伟,《中国女性艺术审美表达初探》,美术教育研究,2011.12 [[11] 李蒲星,《美术视窗内的女性世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 [12] 广东美术馆,《感受泥性》,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9 [13] 左正尧,《超越泥性》,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1 [14] 金文伟等,《陶艺六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6
|